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
在工业增长速度被福建省反超之后,河南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
(资料图片)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大省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调整,特别是福建工业增加值超过河南后,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在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中,河南提出,到2025年,河南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其中制造业占比稳定在3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力争突破两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瞄定先进制造业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是经济大省,2021年,河南的GDP为近5.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而且,过去近20年来,河南一直处于全国第五的位次,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
同样,河南也是工业大省,在过去十年间,河南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对GDP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4%。2021年,河南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2868.70亿元攀升至18785.30亿元。
不过,这一年情况发生了略微的变化。福建省的工业增加值反超河南,这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2022年,河南省GDP突破六万亿元关口,达61345.05亿元,同比增长3.1%。同时,在工业领域,河南又紧跟步伐,以19592.8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与福建的差距缩小。
此番变化,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喻新安专门撰文指出,“河南‘跌出全国工业大省前五’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不容否认,必须正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提出了用三年时间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
《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具体来看,要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其中制造业占比稳定在3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力争突破两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目标是,基本形成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形成1—2个世界级、七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此外,还要求产业创新强,基本建成全国制造业创新高地,产业融合深,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率达到80%以上;产业韧性好,形成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链群发展模式。
“五大任务”提升能级
记者了解到,河南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有五项重点任务,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服务化发展、集群化发展。
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高位嫁接,延链中高端,形成“新制造”,重点推进基础材料、传统装备、传统汽车、食品和轻纺等转型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时尚消费新品牌,到2025年,力争30%的传统企业转型为战略性新兴企业。
同时,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到2025年,力争产业规模达到2.6万亿元,实现“五年倍增”。
此外,河南将坚持以集群化构建高效协同的生产制造网络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对标国家级产业集群创建标准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积极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创建现代农机、先进超硬材料等十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出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及综合评价办法,鼓励各地聚焦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培育300个市域、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河南将发挥集群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开展协同招商、同构创新网络、共同拓展市场,加强集群协同发展。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
记者了解到,河南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八项重点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链条重塑工程、项目投资支撑工程、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开发区提升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产业布局优化工程、要素保障强化工程等。
(编辑:王金龙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