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一女子
因为吃了头孢再喝酒
导致失去意识,无法联系
(资料图片)
幸好网友及时发现并报警
最终得到救助
头孢配酒后女子昏迷无意识
近日,浙江温岭市公安局接到警情:“我有一个网友,可能吃了头孢还喝了酒,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我担心她出事!”
报警的网友说,他知道头孢配酒的危害。得知网友小琳的情况后,劝她尽快去医院,但小琳却没有回应。
新河派出所接到指令后,很快就查到了小琳的身份和住址,处警组立即赶往相关地址查找并拨打小琳的电话,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敲开小琳家门时,她的家人还毫不知情,众人迅速上楼查看:人已经没有意识了!在警察和急救人员的护送下,小琳被送到了台州市肿瘤医院抢救。
后经了解,小琳并不知道吃了头孢再喝酒会发生危险,幸亏和网友聊天时说起,才及时得到救助。目前,小琳已出院回家,身体无碍。
头孢+酒=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服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
身体会出现不良反应
这种反应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发生于酒后用药或用药后饮酒,症状一般在5-30分钟内出现,最慢的4小时,轻者颜面潮红及发热、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头晕;重者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用药、饮酒剂量有关,多在用药与酒精接触后五分钟到一小时出现。一般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以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
“双硫仑样反应”的本质其实是酒精中毒。并不是头孢加上酒精就会产生“混毒”,而是头孢抑制了人体的解酒能力,使人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这与一些人天生就缺少乙醛脱氢酶,如果逞强喝酒,就很容易发生酒精中毒的机理相同。
因此要切记:
酒后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如果在服用以下几类药物应避免饮酒
01
抗菌药
头孢类、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奥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对乙醛脱氢酶有抑制作用,服用这类抗菌药物后饮酒易导致乙醛在短时间内大量蓄积,引发急性乙醛中毒,就是大家熟知的“双硫仑样反应”。
02
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
乙醇本身就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过量甚至会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与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同服具有协同作用,容易发生致死性意外。
这类药物包括:
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唑吡坦等);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等);
抗抑郁药(如多塞平、氟伏沙明等);
抗精神失常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可待因等);
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
图片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此外,乙醇是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药物代谢,血液中的有效药物浓度降低,使得癫痫、抑郁等疾病症状无法得到控制。
03
抗肿瘤药物
大部分抗肿瘤药物都具有肝肾毒性,近期接受化疗的患者其肝肾功能受损,饮酒易导致酒精的代谢减慢,增加酒精对人体各器官的损害。
而酒精对肝功能的损害又使得抗肿瘤药物的代谢受阻,增加了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04
降糖药
乙醇具有抑制糖吸收、糖异生,降低血糖的作用。使用降糖药期间饮酒容易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而且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能抑制乙醛脱氢酶,同样具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风险。
图片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05
降压药
饮酒是高血压的明确病因之一,因此高血压患者本来就应该严格禁酒。
另外,乙醇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饮酒后服用利尿药、胍乙啶、硝酸酯类等降压药易出现低血压及晕厥风险。
06
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饮酒后服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胃溃疡甚至急性胃出血。
并且此类药物因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存在于复方感冒药的成分中,一般难以从药品名称中辨别,因此更需提高警觉。
07
抗凝药
乙醇可以抑制凝血因子,有增强香豆素类抗凝药的作用,但同时也可加快此类药物的代谢。因此乙醇与此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难以预测,为避免发生出血或血栓等严重后果,服用抗凝药期间也应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