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东盟市场对企业科研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药品注册及地区团队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相关资料图)
一部分中国创新药企业近几年已经踏上东盟的土地,为新市场开疆拓土。但有意思的是,在东盟市场,更多国内投资人和CSO公司冲锋在前,并主动为国产新药牵线搭桥。这与药品登陆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发企业是“出海”主导者的商业模式,有显著区别。
“合谋”登陆东南亚
这点体现在本土创新药东盟市场权益的授权对象上。
有不少被授权方来自中国的CSO公司,或是在中国资本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当地企业。据研发客数据库统计,从2021年初至今国产创新药(包括生物类似药)共发生10起明确指明包含东盟市场的授权交易,其中7起交易的被授权方都包含中国元素。
如,与君实生物牵手的康联达,成立于2021年11月,是国内知名CSO康哲药业的控股子公司。据康联达网站介绍,公司成立初衷即拓展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市场。除与君实生物成立合资公司推广特瑞普利单抗外,其还获得合肥天麦生物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东南亚国家授权。
康联达的主要投资人是君联资本。除了康联达,君联资本还在多家类似企业的发展上注资。2021年发生的3项国内创新药东盟市场授权交易——达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以及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被授权方均是Etana。
Etana是一家印尼生物技术公司,君联资本即其投资人之一。另外,Etana在2022年完成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也是由国内资本云锋基金领投。去年6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5项适应症已获印尼药监部门上市批准;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也已在印尼获批,Etana去年底建成的生产基地可用于该产品生产。
印尼总统Joko Widodo(左三)出席了Etana的mRNA生产基地揭幕活动。
来源|Sekretariat Kab Republik Indonesia网站
此外,近年国内部分以产品引进开发为主的企业,也在深入东盟市场发展。在相关交易中,更多企业在选择产品授权地区时,将东盟市场权益一并收入囊中。2021年以来这样的交易已发生近20项,联拓生物、德琪医药、云顶新耀、欧康维视、华东医药等公司都参与其中。
云顶新耀此前引进过一款Trop2 ADC 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 (Trodelvy) ,去年初获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上市批准。此外,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片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也都已递交上市申请。
出海东盟成功靠“人”
到东南亚进行药品的开发和商业化,流程与欧美国家不同,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又“复杂”的工作。
德琪医药运营副总裁钱伟表示,只要具备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在东南亚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并无强制要求在当地国家开展独立的临床研究,甚至许多产品桥接试验都无需进行。东盟国家认可FDA的药品审批结果,同时已建立并实行药品通用注册技术标准——ACTD。
他提到,塞利尼索在东盟多个国家申报上市,使用的均是产品美国临床研究数据。
灵活的药品监管政策,也是除市场潜力外,吸引中国公司探路东盟市场的另一潜在原因。不少国内研发的新药或引进品种,本身已具备FDA上市批准或国际多中心数据。
但截至目前,国内创新药在东盟国家成功获批的案例并不太多,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注册准入和上市后监管,因东盟各国多元的监管体系、商业化渠道及经济文化因素等,存在不小挑战。
钱伟对东盟市场的感受,“东南亚不是一个大市场,而是十个国家十个市场。”
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打造的生物城。新加坡是东盟市场的领头羊。
来源|裕廊集团、A*STAR网站
拓展阅读狮城正在酝酿的风口
因此在东盟拓展市场,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企业科研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药品注册及地区团队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提升后者实力,不需要设备场地等硬件投入,基本由“人”主导,因此“人”成为企业出海东盟的核心要素。
鉴于当地文化特点及产业经验,找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例如一名了解泰国药品监管要求、会讲泰语的注册人员,这样的人才难觅。如果要进一步在当地组建完整的商业化团队,涵盖法规注册、医学事务、药物警戒、市场准入等完整职能,实现此目标更是颇具挑战,可能会因此大幅增加运营成本。
从目前看,开展东盟业务的国内背景公司,早期均在人才队伍上有所积淀。
德琪医药的亚太地区团队,核心成员都曾在Celgene的亚太团队任职,期间参与过多个产品在亚太地区的上市和准入。在Celgene被百时美施贵宝收购后,亚太团队并入德琪医药旗下,该团队成员有较多来自东南亚本地且经验丰富的员工,并具备相对完整的人员职能。
康联达也是从数年前就着手人才队伍搭建。其介绍中提到,公司建立了独立运营的本土化团队,康哲药业总裁林刚曾亲自带领团队到东南亚跑市场,与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研究者、医学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
这些都佐证了开发东南亚市场对人才和管理团队的要求,其可能也是中国新药出海东盟,需要不同类型制药企业相互合作,到东南亚组局的原因之一。
产品在东盟具备比较优势
对于中国创新药而言,东盟药品市场具备待开发潜力。虽然东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但人口总数超过6亿,创新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
以PD-1抑制剂为例,根据君实生物提供的数据,跨国公司在东盟5个主要国家(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2022年合计销售额达1.2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36%。
而多位专家在接受研发客采访时均认为,质优价廉的中国创新药,相对于MNC产品更具比较优势。
据易凯资本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每年都有6~8个本土创新药向FDA递交上市申请,这反映国内企业的研发实力,同时加入ICH又表明中国药品的研发标准正与国际全面接轨。
而中国公司的药品定价并未与发达国家接轨。目前MNC的PD-1抑制剂等产品,定价明显超过当地居民的平均消费能力,这给中国创新药留下了填补市场的空间。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出海东盟,即提到产品相比欧美公司有更大的价格弹性。
此外,中国公司研发的创新药覆盖面广,据《2022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截至 2022 年初中国药品研发数量已跃居全球第2位,产品研发种类和适应症丰富。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药开发又具备一定的亚洲人群针对性。东盟国家多数居民也属于黄皮肤人种,在鼻咽癌等疾病上的流行特征与国内有一定相似性,而中国创新药在这方面积累了更多的临床开发和使用经验。
国产创新药出海东南亚,还具备产能和运输优势。有细胞治疗研发企业表示,东南亚国家接受国产CAR-T等细胞疗法的患者人数正在增加,甚至已有当地医疗保险公司主动寻求与中国公司建立合作。
其表示,国外近期细胞治疗产品正面临产能紧张等问题,而国内的产能还有富余,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比国外便宜许多,因此很多东南亚患者愿意接受。
中国创新药向更远处出发
国产创新药进入东盟市场,也侧面反映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国际化视野正不断扩大。数年前出海约等于“中美双报”,而当下中国创新药的足迹已踏入五大洲的众多国家。
拓展阅读
摆脱单一路径依赖,出海还有N种方案?
百济神州、复宏汉霖、君实生物等均已实现核心产品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上市或授权,其中包括大量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除了注册里程碑事件外,有些品种在医保准入等方面也取得突破,德琪医药提到塞利尼索在澳洲获批上市后,只用了不到180天时间,第一个适应症就被纳入澳大利亚全民健保。
总体来看,中国创新药正在走得更远,从全球研发迈向全球商业化。
编辑 |姚嘉
yao.jia.com
总第1888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