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经常我都在想找个轻松的办法对生活中的人进行归类,一开始可能简单归成俩类,他是好人,或者他是坏人,后来随着一些生活经历和一些事我晓得了好人也不是完全那么好,坏人也并非是那么坏。后来接触到了一些统计学,我就必须通过字段去描述一些人,可能涉及一些人的职称、职位、年龄、以及有些工资等信息,人的描述由一些定量的指标构成,那么这些指标就意味着我对人们都分类从简单的二分法再到之后的可能都雷达图,就像我们打rpg游戏时有些像rpg游戏,可能有些能力值、智力值、也有些武力值。但是当我自以为自己好像掌握了一些跟人交流沟通的秘诀的时候,但我还是忽略了一些别的事情,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他所处的一个社交网络,人们在进入群体和不进入群体,所表达的一些特征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我们在公众面前讲话也就是授课的时候,大多教师会表现出一种亲和力,让人觉得亲切,但当我们私下交流沟通的时候,就是得展示出严谨的一个相应的做派,我不太了解别的老师说什么样,至少我是这样,当我面对自己的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会尽量展示出亲和力,但私底下我其实并不爱交流和沟通当我从对人从简单的二分法,判断这个人究竟是对我有利还是有害的一种质朴判断,到我对于人进行定量的描述,到后来根据不同的社交网络或者所处的不同场景对一个人有了更加具体的描述的时候,可能这会是一种进步,但当我遇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人都时候呢,那我又得需要全新的字段去描述这个人,这样就会让我一刻不停的去收集信息,那这就很累了,我有个哥们做了一份师范大学的学情预警的可视化分析的论文,立意很好,希望通过分析一些固定的字段,比如说图书馆进出的天数、图书馆呆的时长、小测、课堂举手提问、考勤期中或者期末的成绩,有了这些固定的字段再配合这个学生的一些基础信息,我们不难得出有一些忠实的映射关系,比如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就好,上课从不缺勤的学生学习也会好,但这些并不能完全描述这个学生,那这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是什么样的,所呆的一个社交圈又如何,情绪稳定,心里健康等一系列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一个学习成绩后来我就看到了全脑优势这本书,这本书他对于人划分了四个维度,对于大量的人群进行抽测,最后汇总成了一张雷达图,那么整本书的论述也就就此展开,我们根据每个人可能有点一些独特信息,可以设计相应的沟通策略、布置合适的任务,以及文科生和理科生如何沟通,男人和女人如何沟通,可以说这本书使得原本一些朴素的描述变得深入了。